近日,《陕西工作交流》刊发我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文章,全文如下。
近年来,汉中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在审批服务、政策支持、要素供给、权益保护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降低“六个”成本,助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2.6%,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25.6%、位于全省第二,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41.1万户,总量居全省第二。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时间成本。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实施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国务院部署的21个重点事项落地落实。树立“小时办”服务理念,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线应答”改革,创新建立工程建设项目“预审批”、“水电气讯”联合受理、企业开办注销“一件事”等制度,优化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复杂事项专员办服务,不断精简审批事项、压减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全市审批事项“网上可办”占比95.16%,“最多跑一次”占比94.46%,企业开办、变更、注销5小时内办结,水、电、气报装分别压缩至1.81天、3天、2.1天,16项创新举措列为全省2024年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事项。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融资成本。推行“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建立“政府—园区—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入企问需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政采贷”“两山贷”“专精特新”信用贷款、“科技易贷”等金融产品,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1724户,解决企业融资需求7.44亿元。深化金融“四个一”综合改革,健全以市资信融资担保公司为龙头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模式,建立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完善企业应急周转机制,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0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5%、处于全省低位。
强化企业用工保障,降低用人成本。建立服务机构、人社专员、惠企政策进园区服务体系,在市管园区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30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零距离”为园区企业提供招工引才、技能培训等服务。搭建“就业在汉中”智慧服务平台,建立人力资源供需清单,加强与高等院校、技工学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共享,全面掌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富余劳动力等资源储备情况,创新开展直播精准推送岗位,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8场次,吸纳9972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帮助3969家企业招聘1.63万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联盟,健全企业深度参与办学联动机制,陕西理工大学成立汉中航空制造产业学院,陕西航空技术学院成立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围绕主导产业调整优化职教院校专业设置54个,新认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94个,精准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
精准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经营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标准地”改革工作细则,积极推进“验登合一”改革,拓展“交地即交证”改革成果,累计办理137宗3012.09亩,87户企业受益,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健全完善拖欠企业账款常态化预防和专项清理机制,深化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专项整治,实质性清偿拖欠企业账款648936.89万元,退还电费、水表改造费35.26万元。分行业、分产业链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寻求合作,先后举办汉中精密刀具产销对接、汉中汽车零部件产业融入全省汽车产业链、航空配套企业对接商飞陕西供应链等产销对接活动7场次,签订产销协议合同19.8亿元。优化“税务管家2.0”服务机制,全面提供“套餐式”涉税辅导,开展“预判式”风险提醒,与重庆、西安、成都税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税务管家服务站4个,设立“税惠到坊税银合作”服务站点15个,提高涉税事项办理效率,减轻企业办税负担。
营造公平公正环境,降低机会成本。健全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妨碍公平竞争问题线索整改机制,持续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坚决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不见面资格预审,优化“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模式,建成“中介代理服务平台”,累计开展不见面资格预审项目200个、不见面开标项目913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83个。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完善“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探索“预防为主、首违不罚、轻微免罚、重违严惩、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提升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水平。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降低求助成本。深度融合“陕企通”、亲商助企、“五上”企业遍访包联等,落实市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搭建政府、行业、企业之间沟通联络平台,推行“企业呼叫、政府吹哨、专员报到”模式,共收集企业诉求723个、办结681个,协调解决了略钢公司复产、盛发钢管供应链不畅、万利航空用地等一批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建立100户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家代表库,建立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政策综合效力。优化一站式政策服务体系,完善政策供给保障体制机制,积极推行“免审即享”、“直达快享”,兑现各类支持资金1.0138亿元,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
是否继续?